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一段對話的思考

















好像印象中,有一些人敲我msn的開頭,
是問說,

你是念心理的,那可以跟你聊聊嗎?

剛剛跟一個以前就認識,現在考上研究所的朋友聊天,聽到他一些困擾。

他恰巧也是這樣開頭的。

他問了我一個感情上的問題,他講了他在過程當中的心情跟煩惱,
我彷彿看見了,一個想要"回去"的人,我告訴他了我的看見。
也告訴他,雖然很想回去,就算那裏再美好,也回不去了。

對他來說,這句話很現實。

我跟他說,回不去了,可以走跟以前不同的路。

他問我是不是都這樣安慰病患的。

我先跟他澄清了,對我來說,不是稱做為病患。
有些事情會讓人很難過,有人陪著走過去,會比自己走還要好得多。

他說他很需要知道"現在",
他還問了一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如果是我,會怎麼建議這種個案。

不過我也沒有給建議,我感覺到他需要的或許不是建議。(我想通常都不是)

我告訴他,通常你看起來煩惱的事情是,所有的事情一團亂(研究 生活未來感情)。
可是最核心的結其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這樣,

我告訴他,
他擔心讓別人感到困擾,麻煩,擔心成為負擔,
他替別人著想,想要保護別人不受傷,這樣是很貼心的,不過卻也是讓他難過受苦的點,
至少在感情這個層面是這樣。他很堅強,凡事有自己的想法,而這樣是很好的,要保護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我告訴他,你很努力,我感覺得到。

他好像有點被嚇到了,我自己也在想我在這個時間點講這個好不好,不過反正我也已經說了。

我在跟他談話的時候,自己講完的時候,我腦中浮現老師說的那個強迫症的個案,洗手,擔心自己造成別人的傷害,當然這兩個人完全不一樣,可是我也在這個人身上看到了,替他人著想的一種苦。

或許談話的過程中腦中也閃過一些關於他說的他家庭的一些狀況,我看見了他所說的,他的生活,那些影像都在我腦海中建構出來。
我看到了一個很努力的人。

我似乎,真的看到了那樣的身影。

我不是在諮商他,可是不自覺就說出這樣的話來。(難道是職業病?)

我覺得,好像需要有一個人讓他知道,他是被看見的,無論現在有多難熬,至少有人知道他在哪裡。

或許現在我還像是只是複製老師所說過的話而已。
受苦,感覺起來好像是人類普遍的生存樣態。


有些理解可能是一種共鳴(?)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我所認識的現象學

那天同學問我現象學是什麼?我怔了一下,通常這問題我一時之間答不上來,當然我可以找出相關的書、論文來回答這問題,但我不喜歡如此,這樣感覺像是當年聯考的教科書,填充式的學習。後來我靜下來好好的對自己回答這問題,現象學是什麼 ?

對我來說雖然我無法用各哲學家的論述來堆疊、闡述現象學是什麼,不過多年來現象學對我來說,以經默化成為我的生活態度。現象學經常講存而不論,我經常用在我人際的生活情境中,包括同學告訴我某某學妹經常報告paper總是拿最簡單的事情來做,聽到這句話總會引起人義憤填膺或同仇敵愾的討論這件事情,但是對我來說我就只當作我認識或是知道這件事情,並不過分給與評價或是情緒意念的投注,並且有時還會順道分析是什麼原因讓事情會如此發生,說到這終於有點明瞭為什麼人總說學現象學的人總帶點冷淡。

另外現象學對本質的追尋,這樣的理念讓我在學習上我總是害怕學的不深刻,包括現在在寫論文,若僅是文字的堆疊或是閱讀報告式的文獻探討總是令我發慌,總覺得沒有向下扎根,所以雖然慢,但我願意一步一步踏實去認識與實踐事情。或許這樣的分享很平凡,但是我認為現象學不僅可做為一個學術方法,同時它也可以成為一種信仰,學到最後會發現現象學很像佛教的理念,差別它只是一種沒有明確「神祇」存在的認識論。因此套用樞機主教單國璽所說:信仰不光是一個理論,你應該要把它活出來。對我來說,雖我不確定現象學是否做為我的信仰,但是目前為止它確實已成為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