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9日 星期六

存在狀態的描述--宇宙篇

我們慣常以為的「存在」,就是一顆星球在那裡,我們以為,「一顆星球,在那裡」,就是「存在」的涵意。

其實不是這樣子的。

當我們以為要瞭解「存在」,就是把目光盯著那顆星球,然後看著那顆星球,這樣轉、那樣跑,可是怎麼也都不會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一直到看到了這顆星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看到有其他星球,繞著它轉,它也繞著其他星球轉;一直要到懂了星球的存在,不會只是「一顆星球的事情」,意義才會開始出現。

每個星球之所以在那個位置轉動,都不是自己孤伶伶地在那裡轉。每顆星球的運動、所在的位置,都與其他星球有關,星球具有引力,彼此互相牽引拉扯。

引力是看不到的東西,而且是互相作用的,地球拉月球,月球也拉著地球。也就是說,每顆星球之所以在現在這個位置、進行這樣的運轉,並朝向宇宙某個方向跑去,是星球與星球之間,彼此互相拉扯、作用。

如果這時候有顆巨大的彗星,撞向月球,改變了月球的質量,改變了月球對地球牽引的方式,此時,地球的位置、運行的軌道,也會瞬間改變。

站在地球的位置上看,有些星球距離地球很遠,看不到,然而那些星球的引力,也還是一樣在作用著地球,同樣地球也是。

1 則留言:

Lee, Wei-Lun 提到...

是的!是的!

那個看不見,但「讓事物如此這般呈現者」,就是存有(Being),也正是海德格意涵下的「現象學的現象」。

Heidegger,1962,Being and Time
『現象學要「讓我們看見」的是什麼?那必需在獨特的意涵上來稱之的「現象」是什麼?是什麼東西在其本質上,每當我們顯著地展現事物時,它總是必然的課題?顯然,它是那個首先與通常的情況下完全不顯現其自身:它是那個隱匿者,對照於在首先與通常的情況下顯現自身者;但同時這東西又屬於如此顯現自身者,而且前者是以組建著後者的意義與基礎的方式屬於後者。』(頁59)
『現象學的「現象」概念中的顯現自身者指的是存有物的存有(Being),及其意涵、變式、與衍化物。』(頁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