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童年再現課堂筆記
再一次地看見自己有多麼的愛分析
而且分析似乎也是我的強項
然而可以進一步地去問
我所要做的分析
是一種「事實性」的穿透
還是「理解式」的穿透呢?
這兩者很大的差異是
對於所分析的對象
在前者的所發展出來的
是一種將之對象化的、沒有臉孔化的
我跟那個對象
也是沒有關係的
換句話說
我的分析
是獨立在那個對象之外、互不干擾的
比較接近一種「科學性」的態度
而後者相對之下
是承認並也意識到
自己跟所分析的對象
從來就不是可分離的關係
並且也是彼此相互影響著
以及我的分析
一直都是處在
我和我所要分析的對象的關係裡
包括我們過去一直以來的關係
以及未來希望朝向的關係樣貌
舉個例子來說
假設我要分析的是某個「人」
在我所有分析的前頭
都有著我跟這個人的關係
比如我喜歡、討厭、又愛又恨......
我想跟他成為好朋友、幫助他,還是把他踩在我腳底
諸如此類的
「理解式分析」的發生
就不會只是把時空凍結在一個片刻
然後自己的分析
就獨立超然在那個時空外
「理解式分析」的時空
一直在流動著
分析的眼光
也是一直在跑來跑去的
1 則留言:
好像又是一次「看/聽到自己」的經驗!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