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觀看與投入

今天問老師,請老師舉一個「現象學心理學的學者,如何保持一個距離觀看而同時也投入在聯繫的關係裡」的樣貌。

其實這是我自己很切身的問題。

今年農曆年回家的時候,大妹好生我的氣。當時我跟媽媽、大妹一起在聊天,大妹抱怨起舅舅的事情,我自認自己「看到了那個局」,也就是,我覺得妹妹愈討厭舅舅,其實也是愈在乎舅舅,而也愈容易被舅舅的話語所刺傷。我要大妹「根本就不要理會舅舅說的話」,我以為,那就是「離開那個局」的方式。

然後,我們的對話就一直糾結在那邊。妹妹覺得,舅舅就是個爛人,我應該要跟他一起罵來罵舅舅。而我一直試圖要妹妹明白,沒錯,他是爛人,不過罵他只是讓妳更不好過。

後來妹妹氣瘋了,她說她討厭死我了,她說我最討厭你們處女座這麼理性,我只是想要被支持,想要你們跟我一起來罵舅舅。

我好傷心。

中間我也對吼了回去,後來在媽媽的調解下,我們姊妹似乎「誤會冰釋」了,妹妹也不生我氣了,似乎也明白了,我只是「想為她好」。

可是我還是好後悔。

我理性嗎?

不,我一點都不理性。國中的時候,還有同學給我起了個「機動戰士」的外號。

不過,我一直很希望,自己可以變得理性。

強烈的情緒,讓我很受傷,也讓我無意間去傷到人,特別是跟我親近的人,這讓我更難受。

老師曾經說過,學現象學好像讓自己變得「比較冷」。

但我覺得自己現在走的這條路,是對的,只是我還在學習中。

我想讓自己的「眼光」,可以更「廣」,可以看到,其實那個時候,妹妹也不是「真的」在罵舅舅,她其實是在找個可以跟我和媽媽聊天的話題,我們已經很少一起聊天了。

我想讓自己,更有「承接」的能力。當受傷的人,來到我面前,我可以像老師說的那樣,輕撫他們,慢慢地,陪她們走出來。

我希望自己,可以更成熟,成為一個有能力照顧別人的人。

7 則留言:

Julianne 提到...

喔喔, 于諄好溫柔喔!
我也希望我也希望變成更成熟!我也想要待在于諄旁邊

^_________^

mychichi 提到...

啊~我一點都不溫柔啦!
我個性太急
不過很希望自己可以變溫柔

還是要謝謝你的肯定^_^

pingyi1921 提到...

妳的後悔這讓我想到自己的經驗。我在想自然態度和現象學態度。我有時會將自己一些苦惱或衝突的感覺或想法,刻意不去壓抑它們。既然我會這樣想就讓它想下去,把所有自然狀態底下相關聯的事物想法讓它流,不打斷自己在自然狀態底下的思緒流。因為暗中曉得,我還可以用現象學態度來看待那些。這是我最近的感覺。跟妳分享。

mychichi 提到...

謝謝pingyi1921的分享^^

還想請教一下你的經驗喔~

就是啊,我發現自己在「寫作」的時候,似乎比較容易,並且比較容易調整那個態度間的「切換」。

或者說,一個人的時候。比方一個人去旅行或者一個人在跟大家沒什麼互動的課堂。

一個人的自己,似乎比較容易可以選擇,什麼時候要「投入」,什麼時候,跟這個世界保持一點「疏離」。

而通常只要是「社會性的互動」,即使只是跟「一個人」對話,我就很容易「牙起來」,然後,往往在「事後」,才比較能回看自己,剛剛在那個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耶~

對於這樣的狀況,不曉得可以請你也給我一些建議嗎?

謝囉~

pingyi1921 提到...

學姊,那只是我自己的感想啦。請不要把它看成是建議@@。我覺得在投入互動時的自然狀態,如果還有一個現象學的眼睛在看著自己,好像那個自然又不太自然了。人能夠同時活在自然態度和現象學態度嗎?

Lee, Wei-Lun 提到...

嗯,要成為照顧別人的人,要照顧的到人,要有雙重現象學視見咧!

除了要看到那個人跟週遭的聯繫方式,就是你妹妹跟妳舅舅的聯繫方式,還要看到妳跟妳面前的人的聯繫方式,就是當時妳跟妳妹妹說話時是如何的關係。

後者也就是妳說的,其實是為了聊天。

面對面,才是最根本的,才是要照顧的。

阿雜心理師 提到...

我覺得現象學不是讓人變得冷淡,而是冷靜。哈~我是這麼覺得,當一團霧水時,你看到了局,不是有種清澈明瞭的感覺,心也跟著放下了然。就像是在玩魔術方塊一樣,怎麼也湊不出同一花色,但當不急著轉手中的方塊,仔細推敲方塊該走的路徑,突然看見方塊該走的明路。這個舉例有點好笑,不過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