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如何成為一個現象學心理學家II

首先你/妳要知道現象學是什麼!

也就是說,你/妳要多讀一點介紹現象學與現象學家的書。現象學的原典當然這要唸的,不過在這個起步階段,也不適合一下子就把自己嚇死!多讀一些二手資料,試著去品嚐現象學的風味,讓自己慢慢形成那樣的一種思考風格,有現象學的orientation,這是接續下來資料分析的重要基礎。

坊間已有不少現象學的中文著作或譯作,都可以讀讀。
此外,近來各地都有一些現象學讀書會,北部、中部、及南部都有。一些哲學系所也都有現象學的課 ,可以試著去旁聽。這些都是讓你/妳進入現象學橋樑。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發問]
老師~究竟怎樣的人適合唸現象學呢?
或者換句話說,具備怎樣的特性會較容易"懂"現象學呢?例如之前聽到的,"孤單"?

Lee, Wei-Lun 提到...

"孤單"指的是經常面對"活著"這件事。這倒不是說有負面想法,只是說經常對"活著"提出問題。

這樣的人也可以很歡樂,真的很歡樂。

現象學也像是這樣發出疑問,所以其中有連繫。

不過,是不是這樣的人就會唸現象學呢?不見得。因為還是有許多猶豫。而且其實,出路也有很多種。

記得余老師跟我說過,我們都是失敗的小說家才會來唸現象學。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小說寫得成功,就不用來唸現象學了!

月釀。月亮 提到...

(舉手)老師~
我後來想一想啊,覺得並不能就算是失敗的小說家。應該是說轉化為另一種形式的小說家,以另一種方式論說或者是描述一個故事,挪開了常人所看的位置,去看件事情的樣態。所以總和來說,是另一種了不起的小說家!

"對活著經常提出問題,這樣的人也可以很歡樂",對照到有些人總是怨天或是抱怨別人怎麼會這樣對他的人來說,似乎這樣的人(孤單)提出的是另一種對世界的想法。但對於這樣的"歡樂",我存著疑問,這樣的快樂是來自於對提出問題的解惑嗎?或者是對人生所看的方向不同,而能體會更原初的喜悅呢?

Lee, Wei-Lun 提到...

我講的"孤單"也可以"歡樂",只是要說,不是一種強說愁的"孤單"。也可以說,我想表達的是這樣的"孤單"是一種"根本的平常",與一般和樂融融的世界有距離,但不是疏離。

好像越講越玄?

mychichi 提到...

對於「孤單」
我的理解是
現象學態度下的「活著」
比較是一種拉出一個距離的觀看
或是「有意識」的觀看
然而這跟自然態度下的「投入」姿態
很不相同

從「投入」姿態
轉為「拉出距離」的姿態
世界的聯繫方式也變了

而當拉出那個距離時
固然會獲得到看見聯繫方式的喜悅
甚至也可以用這樣的看見去幫助別人
不過
那樣的姿態
是很不尋常的
也跟周圍的人很不相同

對我來說
那很「孤單」
只是幸好大多時候
不需要這樣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