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從「丟垃圾」這件事說起。璟妤對於亂丟垃圾這件事十分在意,甚至如她自己說的,讓她感到十分焦慮。焦慮,就是無法放下心來,被這一件事佔領了。璟妤要求瑞斯把垃圾丟到垃圾桶,是璟妤世界裏的規則。
但在璟妤要求瑞斯的過程中,瑞斯的感受如何?他有因為被要求而抗拒嗎?他有感到面對權威而要屈服嗎?我想我們很難這樣說。當然璟妤是要求他,他也是讓自己去順服這樣的要求。我們可不可以要求小孩子呢?當然可以要求!不過,我們這裏要想的是,若瑞斯沒有感到對權威的屈服或是要去抗拒這要求,那是為了什麼?我的看法是,他是為了璟妤;他是為了另一個人,這個人照顧了他。
一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瑞斯跟同學的關係狀態,那不是一個讓人很愉快的關係狀態。璟妤讓自己涉入其中,她阻斷了同學的對待,而瑞斯看在眼裏。我曾經跟其他認輔的同學提到,當我們跟老師或是家長談話時,我們也正是孩子觀察的對象。當老師或家長在我們面前抱怨孩子的種種時,我們要如何應對呢?如何才能接應老師或家長的話語但又不是跟著數落孩子的不是?當然這會比璟妤在這裏所面對的還要複雜一些。
回到我們的現場來,璟妤照顧了瑞斯。這讓璟妤有力量要求瑞斯,也讓瑞斯願意展示給璟妤看,他知道如何丟垃圾了。
此外,這個照顧似乎蘊釀了瑞斯另外的一股心思。她讓我從尷尬中脫身,她是誰?在有著幾位模範母親相片的看板前,觸動了瑞斯如何的心思?是像小龐與詹姆斯一樣的好朋友嗎?她可以是我的媽媽嗎?
在璟妤想幫瑞斯擦拭頭上的雨水時,瑞斯被照顧了,像一個孩子一樣被照顧。這個照顧我的人,我想要她當我的媽媽。這心思或許蘊釀了一陣子,但很單純地表達出來。
可以嗎?一個認輔的大學生可以有這樣的親近動作嗎?這樣的照顧嗎?璟妤真的當的了瑞斯的媽媽嗎?如果不行,那讓瑞斯生出這樣的心思,是好的嗎?這心思,對瑞斯是好是壞?我們真正的猶豫是什麼?是承擔嗎?
對璟妤來說呢?在後記中她說她感到瑞斯單純地把自己交出來,也感到自己好像無法相對地把自己交出去,覺得自己虛假。
是啊!小孩子可以那麼單純也就把自己交出來,如果他被照顧到了。照顧其實很簡單,就像只是這樣三小時的在一起。可是許多小孩擔心把自己交出去,許多小孩沒有被如此簡單地照顧過。
而在另一方面,璟妤很想回應瑞斯這樣的給予,因此她說:「我想要成為你心中能夠承擔這一切的人」。這做得到嗎?如何做到?如何的形式?這艘船要怎麼開?
「承諾跟他/她在一起」,這樣的關係是很細緻很需要仔細進行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