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我所認識的現象學

那天同學問我現象學是什麼?我怔了一下,通常這問題我一時之間答不上來,當然我可以找出相關的書、論文來回答這問題,但我不喜歡如此,這樣感覺像是當年聯考的教科書,填充式的學習。後來我靜下來好好的對自己回答這問題,現象學是什麼 ?

對我來說雖然我無法用各哲學家的論述來堆疊、闡述現象學是什麼,不過多年來現象學對我來說,以經默化成為我的生活態度。現象學經常講存而不論,我經常用在我人際的生活情境中,包括同學告訴我某某學妹經常報告paper總是拿最簡單的事情來做,聽到這句話總會引起人義憤填膺或同仇敵愾的討論這件事情,但是對我來說我就只當作我認識或是知道這件事情,並不過分給與評價或是情緒意念的投注,並且有時還會順道分析是什麼原因讓事情會如此發生,說到這終於有點明瞭為什麼人總說學現象學的人總帶點冷淡。

另外現象學對本質的追尋,這樣的理念讓我在學習上我總是害怕學的不深刻,包括現在在寫論文,若僅是文字的堆疊或是閱讀報告式的文獻探討總是令我發慌,總覺得沒有向下扎根,所以雖然慢,但我願意一步一步踏實去認識與實踐事情。或許這樣的分享很平凡,但是我認為現象學不僅可做為一個學術方法,同時它也可以成為一種信仰,學到最後會發現現象學很像佛教的理念,差別它只是一種沒有明確「神祇」存在的認識論。因此套用樞機主教單國璽所說:信仰不光是一個理論,你應該要把它活出來。對我來說,雖我不確定現象學是否做為我的信仰,但是目前為止它確實已成為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

4 則留言:

Lee, Wei-Lun 提到...

的確,胡塞爾曾說過,現象學是他無神的宗教之路。

匿名 提到...

是有點苦修的感覺嗎?現象學態度在生活之中,面對種種事件的衝擊,是否總是不為所動,總不刻意去改變什麼,去行動什麼,就是在那邊看。然後深刻的去面對那個現場,反思,思索。可是工作就要行動。我感覺現實工作當中,就不容許有太多的時間去思索,有時後遇到學員罵粗話,就是要立即制止,有時後聽到有人排斥或消遣精障者,為維護包容氣氛,也要立即制止並宣導。我感覺現實工作當中,能抽身反思現場,有這樣的時間,是有點偷閒的感覺。別人看見你,就是坐在位置上,打著你的報告,定在那邊。就有人問我,那你執行了嗎??有時候這種淡淡的給人距離的感覺,好像就不得不使人有這種印象。

阿雜心理師 提到...

的確,工作就是要行動,我同意這一句話。另外我也承認在工作中沒有太多時間去思索現場的衝擊,很多時候就是立即或是被迫去處理事件,因此你所說的修,就是平常要練行的活動。至於是不是苦修,因人而異,對我來說我覺得這是讓我心情獲得舒緩的活動,當我在一日工作或是人際相處下來,我總有些不舒服的情緒,我就會開始做自我探索的功課,包括思索為什麼我要生氣、難過,這對我來說代表什麼意思等等,當這活動做越深,我就越不容易被外在事件攪擾我的情緒。

我並不是那麼了解你,不過從你的回文中,看起來你從你的工作中有感到不一致的地方,當人感到不一致,情緒不好過是可理解的,或許你可以試著探究這不一致的情緒經驗看看,對我來說我是如此面對我的內在衝突。

謝謝你經驗分享 :) 讓彼此能交換訊息,

pingyi1921 提到...

很高興看見妳對我的意見作回應。其實我也經常書寫,來釐清一些腦袋中渾沌未明的事物。我不太能確定,我的衝突是什麼。但是,就實際面來說,我好像感受到,ㄧ些矛盾。我覺得現象學真的能帶我走得很遠,但是,那只是對我而言。而對那些身心障礙者來說,我不曉得,我的現象學態度,或眼界,是否也能帶著他們走得遠。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問題,是很實際的問題,我必須會一些技能,必須有效的處理一些事情,等等的,也讓他們知道,學會,事情怎麼做。當然我是感覺自己有現象學的基礎作為後盾,我覺得我看學員,姿態是真的彎得比較低,相對於我的同事來說。我覺得姿態彎得低,希望能看到一些人處境的全貌,相對的,感覺實際上能幫忙的,就有限。我只能儘可能,像最近評鑑要到,我就盡可能把報告寫好,用自己的話來寫,但是寫完了,有時候就是要有某種處置,作為,來加諸在學員身上。什麼懲罰啦,獎勵拉,通通都來了。聽起來真八股。可是對某些事情來說,好像又必須如此。我不知道,大概是我還看不到,我所學的現象學,實際上的應用到別人身上,我看到了什麼成果,也許是我太急了。